下面,介绍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控制
加仓的间距。
这是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仓间隔是10个点、20个点或者60个点,这取决于
仓位对风险和回撤的承受能力。
如果扩大增仓空间,
马丁EA的稳健性将大大
增强。
比如在60点时加仓,就可以带大波段。
但这也面临着一种矛盾,需要在利润和加仓幅度之间进行权衡。
2.控制好加仓的
倍数。
马丁EA后期加仓,会根据行情采取加仓倍数的
策略。
这是快速平掉被套
单的最快
方法。
回调可以平掉所有的浮亏。
但同时,倍增仓位会放大风险。
因此,要计算好加仓的层数和倍数。
不能轻易用倍数来加仓,防止连续被套。
3.结合止盈和止损。
很多人不喜欢马丁,因为他们没有设置止损,而是采取了一种致命的方法。
其实,我们也可以针对马丁的策略,设置止盈止损的策略,这样既能保证盈利单的安全,又能提前切断风险。
例如,以10000元的仓位为例。
底仓开仓0.01手,等距加仓
20点。
最大加仓倍数为10层。
可以将止损设置为600元,止盈定位为20点。
采用高频交易,以5分钟为参考标准,仓位和利润不脱节,积累少。
(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4.改变添加仓库的位置。
等距添加仓库是最简单的方法。
但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更好的加仓方法是根据阻力的强弱,在重要的阻力位采用动态倍数加仓,这样可以更准确有效的确定仓位和间距。
更值得深入研究
的是在
斐波那契(黄金段)位置,按照斐波那契倍数加仓。
即
利用斐波那契动态区间加仓。
当然,这种方法在编程上是很麻烦的。
当然,现在
市场上的EAs很少有纯马丁策略,一般都是和其他策略结合使用。
无论如何,都要高度重视马丁的系统性风险。
在策略设计中,需要有效控制退出范围,设计多个指标和马丁策略的组合,开发出一系列的马丁衍生品变体。
利用多个指标从多个维度对马丁策略进行组合,而不是仅仅在同等距离上加仓。
这就要求策略设计者在复杂的模型中建立马丁模型,利用量化对冲的方法解决马丁固有的一些问题和大面积回撤、清算的风险。
这种攻防的背后,是强势货币带来的价格暴涨和
新兴市场的
汇率风险。
巴西
2月通胀率达到4.6%,
土耳其2月年化通胀率升至15.6%。
阿根廷今年前两个月的通胀率达到8%。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21年2月,食品价格指数实现/9连涨/,指数升值为116,比1月增长2.4%,比2020年
同期增长26.5%。
此外,3月第一周,新兴市场近半年来首次出现单日资金
流出,日流出资金约2.9亿美元(折合
人民币(6.5103,0.0013,0.02%)近19亿元)。
更有意思的是,土耳其央行行长因加息
被撤职。
那么,这些行动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国内财经资讯【中国建材
联合会开展
建材行业纳入
全国碳市场
相关工作】近日,
生态环境部应对
气候变化司向中国
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委托函,正式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开展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水泥等建材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及基准值测算,组织建材行业碳市场运行测试,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
核查体系相关研究,为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组织和指导碳排放管理员培训、评价,配合开展全国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承担具体工作和开展各项服务。
疫情
冲击加速了美联储
放水进程,放大了放水规模,而且从美联储的立场以及历史经验看,将会越来越依赖
量化宽松与财政赤字货币化。
美国为了恢复并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
并不会顾及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责任,这对世界金融体系是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中国经济与人民币。
正因为如此,人们都在关注中国货币当局会不会在当前阶段采取战略性抉择,摆脱美元陷阱。
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果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那么,经济发展与人民福利并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受冲击,相反会提高中国人的国际购买力。
但是,目前中国国内消费占比依然较低,对出口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
尽管当前由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受疫情冲击而增强了中国制造的议价能力,转入后疫情时代后,中国制造的成本压力以及受到
贸易战的干扰依然很重,制造业外迁以及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还会持续。
因此,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增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才能承受人民币较大幅度升值带来的冲击。
但是,中国仍然可以借助美元在贸易市场信用越来越低的事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早在特朗普时代,其破坏性的贸易政策已经让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美联储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打击了美元信用,中国企业与东盟、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的贸易存在人民币化趋势。
中国也应该利用对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的投资机会以及石油交易,鼓励使用人民币。
中国应该加快国内
改革的步伐,改善收入分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中国在消费和生产领域的能力,与此同时,借助贸易和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需要时间以及进行有效率的改革,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急不得,也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