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结果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
量化
标准来限制我们的
交易
频率,这个量化标准不存在模糊区域,清晰明确和客观,事物越清晰越容易被我们的大脑实施。
相反,如果
这个东西不清晰和
定量,内部尺度可以向左或向右倾斜一点,似乎没事,这时在人类软弱的背景下,
人性将选择最不利的结局。
这样,将人类的弱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翻译结果信号不容易量化,但可以量化
的是“我们交易的
次数”,做趋势,机会相对较小,交易频率不高,例如“达成的交易数量”。
每周两次,本周将不再参与交易”,此量化标准清晰
明了,没有模棱两可的区域,因此当每周交易次数达到2次时,我们将不会这样做,清晰明了,没有歧义,我们会很容易实现。
伊朗前OPEC特使Khatib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重返市场
可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而非迅速而突然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他说,部分原因是新冠
疫情“严重损害了需求”。
伊朗的回归步伐对石油市场可能至关重要。
随着疫苗计划的推进、大型
经济体的重新开放,燃油消耗量正在回升,但仍然受到封锁和新
疫情爆发的限制。
伊朗增加供应将给其他OPEC+
国家带来压力,OPEC+辛苦了一年多,以消除疫情所导致的供应过剩。
【
日本紧急
事态
宣言适用区域扩大到9个
都道府县】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日本紧急事态宣言的对象地区从
当地时间16日开始新增了北海道、冈山、广岛,扩大至9个都道府县,截止日期为本月31日;政府表示在疫苗接种进行之前有必要继续进行基本的防疫措施,再次要求国民切实佩戴口罩。
通过梳理2003年1月-2006年1月美联储
货币政策声明,我们有以下三点发现: 第一,美联储关注CPI和核心CPI,对通胀看法的
变化非常渐进,而且明显与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
化美联储对通胀的看法经历了“通胀下行可能性高于
上行——核心消费价格上涨不明显——通胀数据有所上升,但通胀率相当低,资源使用也不充分——通胀数据有所上升但潜在
通胀预期相对低——通胀和长期通胀预期仍得到良好控制——通胀压力继续上升但长期通胀预期仍得到良好控制”的渐进变化,且这种表态的变化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存在滞后性和低相关性:美联储始终在关注和探讨CPI(PCE)和核心CPI(PCE)的变化,而非与商品价格更为直接相关的短期PPI变化。
第二,供给约束可能被视为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的因素。
在对于经济的讨论中,由供给因素引起的油价上升实际上
阶段性被美联储视作一个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因为成本的抬升会对中下游构成成本端压力,从而抑制企业支出和经济扩张。
第三,美联储对于风险的评估始终在综合考虑可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且两者间存在关联。
在对货币政策的考虑和风险评估层面,美联储也在考虑综合考虑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并且通胀被视为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一个指征,并不孤立于经济,因而美联储对于风险的评估遵循了以下脉络:“经济疲软风险—通胀过低、通胀下行风险——物价稳定的风险趋于平衡——可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的上行和下行风险大致相等”。
综上,商品价格上涨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直接,一方面美联储进入
加息周期并没有扭转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不直接体现为美联储认知中的通胀高企,因而并不直接助推美联储收紧政策。
在经济复苏的初期,经济恢复的情况可能是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观察不同政策阶段的资产价格表现可见,美股在不同阶段均呈现上涨表现,但是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道琼斯工业指数相对纳指的相对表现在改善;
美元指数并没有显著改变
弱势;美债收益率在宽松阶段下行,在维持阶段和加息周期中均有所上行,而在加息阶段上行幅度反而低于维持宽松的加息预备阶段。
最后,我们仍然强调,美联储政策由宽松转向正常化可能带来短期冲击、带来美元指数反弹,但并不必然改变美元指数的弱势周期。
以2003-2006年为例,美联储加息周期都没有显著改变美元的弱势。
美元指数是一个相对关系,对应的宏观情景可能在于,虽然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是依据美国强劲的经济基本面,但是如果海外经济同样强劲甚至好于美国,则美元指数仍将回归弱势。
对于美元而言,除了充裕的
流动性外,近期弱势也与近期欧美之间疫情和疫苗剪刀差再度逆转有关
这一充裕的流动性从何而来?简言之,
新一轮
财政补贴
发放是直接
源头。
近期美元流动性异常充裕的源头是
3月下旬
正式开始实施的新一轮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财政部的现金账户(TGA,TreasuryGeneralAccount)从3月初
的1.36万亿骤降至最新的8125亿美元,减少近5500亿美元。
财政直接一次性救助和失业补贴的发放除了刺激3~
4月消费需求外,也形成了相当一部分储蓄(3月储蓄率一度高达27.7%,4月依然有14.9%)。